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古地貌顶界地层拉平至预设时间值,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并根据测井数据、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及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将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根据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以及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不用进行压实校正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1

    授权

    授权

  • 2019-05-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V1/30 申请日:20181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5-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领域,尤其是油气区古地貌恢复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古构造形态恢复一直是油气勘探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油气成藏过程中,主生排烃期的古构造形态对油气的运聚路径及成藏的影响最为直接且关键,所以精细恢复含油气区生烃关键期(烃源岩生油气高峰期)的古构造形态对油气勘探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利用传统的沉积学方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第二类是利用地层的厚度来进行古地貌恢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第三类主要是利用地震层拉平技术进行古地貌恢复,拉平古地貌下伏或上覆的关键标志层来恢复某一时期的古地貌形态。这三类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第一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地质规律宏观预测古地貌的形态,综合性强,可以实现古地貌的定性或半定量化恢复。其缺点是影响因素多,工作量大。近年来,这类方法已逐渐被层序地层学或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方法所代替;第二类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基本能够实现定量恢复。其缺点是没有地震资料约束,精度不高,而且要考虑去压实校正,难度较大;第三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对古地貌进行恢复。其缺点是如果不结合钻井资料,误差较大,精度不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精确、操作简便的恢复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能够建立可以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不用进行压实校正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并且恢复的古地貌可直接用于油气资源评价之中,进而可以为目标区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包括:

根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生烃关键期地层;

根据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古地貌顶界地层;

将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拉平至预设时间值,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并根据测井数据、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及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

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根据所述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以及所述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一实施例中,根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生烃关键期地层,包括:

选取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

利用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古地貌顶界地层,包括:

选取在所述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

利用所述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伸缩量与长度的比值以及一预设值确定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是否适合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一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伸缩量与长度的比值以及一预设值确定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是否适合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之前,还包括:

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计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伸缩量。

一实施例中,将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包括:

分别生成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

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一实施例中,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拉平至预设时间值,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并根据测井数据、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及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包括:

选取在所述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具有超覆及削截层序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以及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

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预设时间值,获得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预设时间等时图;

利用所述层位标定技术,在所述预设时间等时图的基础上对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一实施例中,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包括:

生成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等时图;

根据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以及所述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包括:

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所述地层厚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所述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包括:

生烃关键期地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生烃关键期地层;

古地貌顶界地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古地貌顶界地层;

生烃关键期地层拉平单元,用于将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古地貌底界地层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拉平至预设时间值,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并根据测井数据、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及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

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第一单元,用于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第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以及所述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进一步地,生烃关键期地层确定单元包括:

生烃关键期地层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

生烃关键期地层解释模块,用于利用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进一步地,古地貌顶界地层确定单元包括:

古地貌顶界地层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在所述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

古地貌顶界地层解释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进一步地,所述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还包括:

适合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伸缩量与长度的比值以及一预设值确定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是否适合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进一步地,适合确定单元包括:

伸缩量模块,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计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伸缩量。

进一步地,拉平生烃关键期地层单元包括:

第一等时图模块,用于分别生成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

第一时间厚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第一地层厚度模块,用于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进一步地,古地貌底界地层确定单元包括:

古地貌底界地层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在所述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具有超覆及削截层序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以及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

预设时间等时图模块,用于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预设时间值,获得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预设时间等时图;

古地貌底界地层解释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层位标定技术,在所述预设时间等时图的基础上对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进一步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第一单元包括:

第二等时图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等时图;

第二时间厚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第二地层厚度模块,用于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所述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步骤。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及装置,可以通过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地层形成时期确定生烃关键期地层、地貌顶界地层。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之后,通过将其进行层拉平操作,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生烃关键期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通过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一预设时间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再通过将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同样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最后将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与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相加,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本发明能够建立可以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不用进行压实校正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并且恢复的古地貌可直接用于油气资源评价之中,进而可以为目标区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步骤100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步骤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步骤300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步骤400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步骤500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的确定生烃关键期地层及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方法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的将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拉平的方法示意图。

图8c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的确定古地貌底界的方法示意图。

图8d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的确定古地貌底界的另一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的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的固定时间值下的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的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预测薄层砂岩储层厚度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100:根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生烃关键期地层。

在步骤100中,选取在烃源岩生油气高峰期所形成的,并且具有连续的、强的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即同相轴明显,高幅、高频、高连续的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震层位作为生烃关键期地层。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对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位解释,保证了地震解释的生烃关键期地层在全区闭合。

步骤200:根据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古地貌顶界地层。

在步骤200中,选取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并且具有连续的、强的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震层位作为古地貌顶界地层。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对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位解释,保证了地震解释的古地貌顶界地层在全区闭合。

步骤300:将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在步骤300中,首先分别生成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然后根据生烃关键期地层及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生烃关键期地层及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最后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生烃关键期地层及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生烃关键期地层及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具体为,用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减去生烃关键期地层的等时图,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地层及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步骤400: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拉平至预设时间值,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并根据测井数据、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及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

在步骤400中,众所周知,古地貌底界地层由于存在侵蚀和剥蚀作用,即该地层为一不整合地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为曲线特征突变,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不连续,所以确定古地貌底界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在本发明中,首先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预设时间值,获得古地貌顶界地层的预设时间等时图;在此基础上对古地貌底界地层进行解释,该方法大大降低了确定及解释古地貌底界的难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可以理解的是,解释古地貌底界地层具体方法为: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在所述预设时间等时图的基础上,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对古地貌底界地层进行解释,保证了古地貌底界地层在全区闭合。

步骤500: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在步骤500中,首先生成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等时图,然后根据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等时图,获得古地貌顶界地层与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最后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时间厚度转换为古地貌顶界地层与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等时图,获得古地貌顶界地层与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该步骤具体为,用古地貌底界地层的等时图减去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从而获得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步骤600:根据所述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以及所述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在步骤600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将上部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可以获得下部地层的构造形态,根据在步骤300中获得的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以及在步骤500中获得的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两者相加,即可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所述地层厚度,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可以通过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地层形成时期确定生烃关键期地层、地貌顶界地层。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之后,通过将其进行层拉平操作,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生烃关键期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通过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一预设时间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再通过将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同样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最后将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与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相加,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本发明能够建立可以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不用进行压实校正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并且恢复的古地貌可直接用于油气资源评价之中,进而可以为目标区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的步骤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述步骤100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101:选取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

在步骤101中,具体为:选取在烃源岩生油气高峰期所形成的,并且具有连续的、强的振幅反射特征的层位作为生烃关键期地层。

步骤102:利用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在步骤102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对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位解释,保证了解释的生烃关键期地层在全区闭合。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能够通过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生烃关键期地层,并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对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预测薄层砂岩储层厚度方法中的步骤200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述步骤200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201:选取在所述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

在步骤201中,具体为:选取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并且具有连续的、强的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层位作为古地貌顶界地层。

步骤202:利用所述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在步骤202中,可以理解的是,类似于步骤102,在确定了古地貌顶界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对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位解释,并保证解释的古地貌顶界地层在全区闭合。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能够通过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古地貌顶界地层,并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对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预测薄层砂岩储层厚度方法中的步骤300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4,所述步骤300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301: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计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伸缩量。

步骤302: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伸缩量与长度的比值以及一预设值确定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是否适合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在步骤302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烃关键期地层、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的长度与其在水平方向的伸缩量的比值需要大于1000,生烃关键期地层、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才可以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步骤303:分别生成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

步骤304: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在步骤304中,具体为,用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减去生烃关键期地层的等时图,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地层及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步骤305: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在步骤305中,具体为,在拉平的二维或三维数据体上,建立代表生烃关键期的生烃关键期地层与代表填平补齐结束期的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速度场,通过代表生烃关键期的生烃关键期地层与代表填平补齐结束期的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速度场及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获得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可以采取累积的方式计算生烃关键期地层与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因为各个地层之间(包括同一地层内部)必然存在非均质性,只有采取累积计算的方式,即采取积分的方式求取速度场与时间厚度的乘积,才能获取准确的生烃关键期地层与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通过将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生烃关键期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而且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适应条件,具体为:生烃关键期地层、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的长度与其在水平方向的伸缩量的比值需要大于1000。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预测薄层砂岩储层厚度方法中的步骤400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5,所述步骤400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401:选取在所述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具有超覆及削截层序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以及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

步骤402: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预设时间值,获得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预设时间等时图。

步骤403:利用所述层位标定技术,在所述预设时间等时图的基础上对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步骤401至步骤403,众所周知,古地貌底界地层由于存在侵蚀和剥蚀作用,即该地层为一不整合地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为曲线突变,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振幅反射特征不连续,所以确定古地貌底界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在本发明中,首先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预设时间值,获得古地貌顶界地层的预设时间等时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该方法大大降低了确定及解释古地貌底界的难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通过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预设时间值,以此为基础,对古地貌底界进行解释,具体为:综合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的步骤500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6,所述步骤500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501:生成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等时图。

步骤502:根据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502具体为,用古地貌底界地层的等时图减去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从而获得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步骤503: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通过将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可以通过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地层形成时期确定生烃关键期地层、地貌顶界地层。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之后,通过将其进行层拉平操作,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生烃关键期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通过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一预设时间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再通过将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同样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最后将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与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相加,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本发明能够建立可以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不用进行压实校正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并且恢复的古地貌可直接用于油气资源评价之中,进而可以为目标区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地说明本方案,本发明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为例,提供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所述预测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参见图7,所述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具体实施例包括:

(一)、根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生烃关键期地层:

S0:选取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

在一种具体举例中,选取在烃源岩生油气高峰期所形成的,并且具有连续的、强的振幅反射特征的层位作为生烃关键期地层。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白垩系底部的砾岩与上部砂泥岩地层形成强的阻抗界面,在地震剖面上易于连续追踪。而且白垩系底部砾岩的沉积时间对应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即长7段(TT7)烃源岩生油的高峰期。因此,选取白垩系底部,具有强振幅反射特征的地震层位TK反射层作为生烃关键期地层,参见图8a。

S1:利用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对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位解释,并保证解释的生烃关键期地层在全区闭合。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对TK地层进行层位解释,并保证该层位在全区闭合。

(二)、根据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古地貌顶界地层:

S2:选取在所述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

在一种具体举例中,选取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并且具有连续的、强的地震剖面振幅振幅反射特征的层位作为古地貌顶界地层。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延安组延9段(TJ9)内发育2-15米厚的煤层,该煤层与上下砂泥岩地层在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上征形成强的、连续的阻抗界面。而且延9段煤层的形成时间也对应于下伏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因此,选取延9段煤层底界,具有强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震层位TJ9地层作为古地貌顶界地层,参见图8a。

S3:利用所述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在一种具体举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类似于步骤S1,在确定了古地貌顶界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对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位解释,并保证解释的古地貌顶界地层在全区闭合。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对TJ9地层进行层位解释,并保证该层位在全区闭合。

(三)、将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S4: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计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伸缩量。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在研究区选取一条垂直于构造走向的地震测线进行水平方向缩短量的计算。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计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所述伸缩量为58米。

S5: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伸缩量与长度的比值以及一预设值确定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是否适合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生烃关键期地层、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的长度与其在水平方向的伸缩量的比值需要大于1000,生烃关键期地层、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才可以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在研究区选取一条垂直于构造走向的地震测线进行水平方向缩短量的计算。研究区范围内,平行于该地震测线方向的地层长度为63km。所以生烃关键期地层、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的长度与其在水平方向的伸缩量的比值为10862,从而生烃关键期地层、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可以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S6:分别生成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分别制作TK、TJ9反射层的等T0图(等时图),参见图8b。

S7: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为,用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减去生烃关键期地层的等时图,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地层及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用TJ9反射层的等T0图减去TK反射层的等T0图,得到TK与TJ9反射层之间的时间厚度,参见图8b。

S8: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为,在拉平的二维或三维数据体上,建立代表生烃关键期的生烃关键期地层与代表填平补齐结束期的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速度场,通过代表生烃关键期的生烃关键期地层与代表填平补齐结束期的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速度场及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获得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将TK与TJ9反射层之间的时间厚度转换为它们之间的地层厚度,该地层厚度平面图即代表了在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顶界地层TJ9反射层的构造形态,参见图9。

(四)、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拉平至预设时间值,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并根据测井数据、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及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

S9:选取在所述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具有超覆及削截层序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以及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

S10: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预设时间值,获得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预设时间等时图。

S11:利用所述层位标定技术,在所述预设时间等时图的基础上对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9至步骤S11,众所周知,古地貌底界地层由于存在侵蚀和剥蚀作用,即该地层为一不整合地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为曲线突变,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振幅反射特征不连续,所以确定古地貌底界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在本发明中,首先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预设时间值,获得古地貌顶界地层的预设时间等时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该方法大大降低了确定及解释古地貌底界的难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TJ地层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振幅反射特征不连续,并且TJ地层形成时间对应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所以选取TJ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在二维地震剖面或三维地震数据体沿TJ9反射层拉平至一固定时间值(取1100ms),生成新的数据体,在新的数据体上重新进行层位标定。最后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对古地貌的底界(TJ反射层)进行精细解释。一般的,先解释平行于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然后再解释垂直于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在解释的过程中,可利用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辅助进行解释,参见图8c及图8d。

(五)、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S12:生成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等时图。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制作TJ反射层的等T0图。

S13:根据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3具体为,用古地貌底界地层的等时图减去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从而获得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计算拉平的固定时间值(即1100ms)至TJ反射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S14: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对应本实施例具体有:选取合理的速度建场将固定时间值(即1100ms)与TJ反射层之间的时间厚度转换为地层厚度,参见图10。可以理解的是,S14步骤中所采用的速度建场与步骤S8中的速度场的不同,具体区别为,S14中利用钻井的时深曲线来约束古地貌底界地层之上地层的横向变化。

(六)、根据所述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以及所述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S15: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以及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

在一种具体举例中,在S15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将上部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可以获得下部地层的构造形态,根据在步骤S8中获得的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以及在步骤S14中获得的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两者相加,即可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所述地层厚度,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

对应本实施例参见图11,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法恢复的生烃关键期古地貌只是相对古地貌而非绝对古地貌。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可以通过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地层形成时期确定生烃关键期地层、地貌顶界地层。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之后,通过将其进行层拉平操作,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生烃关键期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通过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一预设时间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再通过将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同样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最后将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与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相加,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本发明能够建立可以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不用进行压实校正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并且恢复的古地貌可直接用于油气资源评价之中,进而可以为目标区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相似,因此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所述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生烃关键期地层确定单元10,用于根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生烃关键期地层;

古地貌顶界地层确定单元20,用于根据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古地貌顶界地层;

生烃关键期地层拉平单元30,用于将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古地貌底界地层确定单元40,用于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拉平至预设时间值,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并根据测井数据、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及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确定在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古地貌底界地层;

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第一单元50,用于将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获得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第二单元60,用于根据所述在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以及所述在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构造形态。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可以通过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地层形成时期确定生烃关键期地层、地貌顶界地层。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之后,通过将其进行层拉平操作,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生烃关键期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通过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一预设时间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再通过将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同样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最后将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与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相加,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本发明能够建立可以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不用进行压实校正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并且恢复的古地貌可直接用于油气资源评价之中,进而可以为目标区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一实施例中,生烃关键期地层确定单元包括:

生烃关键期地层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在所述生烃关键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

生烃关键期地层解释模块,用于利用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一实施例中,古地貌顶界地层确定单元包括:

古地貌顶界地层选取模块,用于选取在所述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并具有连续的所述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作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

古地貌顶界地层解释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层位标定技术,对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位闭合解释。

一实施例中,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装置还包括:

适合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伸缩量与长度的比值以及一预设值确定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是否适合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一实施例中,适应条件确定单元包括:

伸缩量模块,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计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伸缩量。

一实施例中,拉平生烃关键期地层单元包括:

第一等时图模块,用于分别生成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

第一时间厚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第一地层厚度模块,用于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一实施例中,拉平生烃关键期地层单元包括:

第一等时图模块,用于分别生成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

第一时间厚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第一地层厚度模块,用于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一实施例中,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获得第一单元包括:

第二等时图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等时图;

第二时间厚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第二地层厚度模块,用于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与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1201、存储器(memory)12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1203和总线1204;

其中,所述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通信接口1203通过所述总线12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1203用于实现服务器端设备、检测设备以及用户端设备等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处理器12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1202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301: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计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伸缩量。

步骤302: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伸缩量与长度的比值以及一预设值确定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是否适合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步骤303:分别生成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

步骤304: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步骤305: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地层形成时期确定生烃关键期地层、地貌顶界地层。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之后,通过将其进行层拉平操作,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生烃关键期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通过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一预设时间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再通过将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同样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最后将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与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相加,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本发明能够建立可以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不用进行压实校正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并且恢复的古地貌可直接用于油气资源评价之中,进而可以为目标区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301:利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计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伸缩量。

步骤302: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的水平方向上的伸缩量与长度的比值以及一预设值确定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及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是否适合进行生烃关键期古地貌恢复。

步骤303:分别生成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

步骤304:根据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的等时图,获得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时间厚度。

步骤305:利用速度场技术,将所述时间厚度转换为所述生烃关键期地层与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通过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地层形成时期确定生烃关键期地层、地貌顶界地层。在确定了生烃关键期地层之后,通过将其进行层拉平操作,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生烃关键期古地貌顶界地层的构造形态,通过选取古地貌侵蚀和剥蚀期所形成的,并具有超覆、削截等层序反射特征的以及测井曲线上有不整合特征的地层作为古地貌底界地层,然后将古地貌顶界地层在时间域上拉平至一预设时间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及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及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并根据测井数据、地震剖面振幅反射特征及瞬时相位地震属性,获得古地貌底界地层闭合解释结果,再通过将古地貌顶界地层进行层拉平操作,同样利用等时图、速度场技术获得填平补齐结束期所形成的所述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最后将生烃关键期地层及所述古地貌顶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与古地貌顶界地层及古地貌底界地层之间的地层厚度相加,从而获得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底界地层构造形态。本发明能够建立可以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不用进行压实校正的恢复生烃关键期古地貌的方法。并且恢复的古地貌可直接用于油气资源评价之中,进而可以为目标区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

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