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气象学报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深对流云垂直结构的多源卫星和地基雷达观测对比分析
【24h】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深对流云垂直结构的多源卫星和地基雷达观测对比分析

机译: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深对流云垂直结构的多源卫星和地基雷达观测对比分析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为了加强对青藏高原深对流云垂直结构的深入认识,利用TRMM、CloudSat和Aqua多源卫星观测资料及地基垂直指向雷达(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和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资料,对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2014年7月9日13-16时(北京时)发生在那曲气象站附近的深厚强对流云和那曲气象站以西100 km左右的深厚弱对流云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1)深厚强对流云和深厚弱对流云的水平尺度均较小(10-20 km),垂直发展高度较高(15-16km,均指海拔高度);深厚强对流云在0°C层以下雷达反射率因子递增非常快,表明对流云内固态降水粒子下落至0°C层以下后融化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对流减弱阶段有明显的0°C层亮带出现,亮带位于5.5 km左右(距地1 km);(2)对比TRMM测雨雷达和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观测到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发现TRMM测雨雷达在11 km以下存在高估;(3)深对流云主要为冰相云,云内10 km以上主要是丰富小冰粒子,而10 km以下是较少的大冰晶粒子;深厚强对流云和深厚弱对流云的微物理过程都主要包括混合相过程和冰化过程,混合相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25°C(深厚强对流云)或-29°C(深厚弱对流云)高度以下以凇附增长为主,另一种是该高度以上主要以冰晶聚合、凝华增长为主,该过程冰晶粒子有效半径增长较快.这些空基和地基的观测证据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深对流云的垂直结构特征,为模式模拟青藏高原深对流云的检验提供了依据.
机译:为了加强对青藏高原深对流云垂直结构的深入认识,利用TRMM、CloudSat和Aqua多源卫星观测资料及地基垂直指向雷达(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和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资料,对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2014年7月9日13-16时(北京时)发生在那曲气象站附近的深厚强对流云和那曲气象站以西100 km左右的深厚弱对流云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1)深厚强对流云和深厚弱对流云的水平尺度均较小(10-20 km),垂直发展高度较高(15-16km,均指海拔高度);深厚强对流云在0°C层以下雷达反射率因子递增非常快,表明对流云内固态降水粒子下落至0°C层以下后融化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对流减弱阶段有明显的0°C层亮带出现,亮带位于5.5 km左右(距地1 km);(2)对比TRMM测雨雷达和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观测到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发现TRMM测雨雷达在11 km以下存在高估;(3)深对流云主要为冰相云,云内10 km以上主要是丰富小冰粒子,而10 km以下是较少的大冰晶粒子;深厚强对流云和深厚弱对流云的微物理过程都主要包括混合相过程和冰化过程,混合相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25°C(深厚强对流云)或-29°C(深厚弱对流云)高度以下以凇附增长为主,另一种是该高度以上主要以冰晶聚合、凝华增长为主,该过程冰晶粒子有效半径增长较快.这些空基和地基的观测证据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深对流云的垂直结构特征,为模式模拟青藏高原深对流云的检验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气象学报》 |2018年第006期|996-1013|共18页
  • 作者

    汪会; 郭学良;

  •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 收录信息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卫星气象学;雷达探测;分布;
  • 关键词

    青藏高原深对流云; 垂直结构; 观测分析;

    机译:青藏高原深对流云;垂直结构;观测分析;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