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部资源》 >长江中下游晚古生代硅质岩构造背景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浅析

长江中下游晚古生代硅质岩构造背景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浅析

             

摘要

安徽狸桥地区发现一套硅质建造,其赋存于黄龙组灰岩与五通组石英砂岩之间,呈层状产出,显微镜下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具角砾结构,未见硅质生物,局部有褐铁矿化、硅化重结晶现象.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硅质岩SiO2平均含量为97.22%,∑REE含量平均为11.288×10-6,δCe平均为0.58,呈负异常,δEu平均为1.49,呈明显的正异常.Al/(Al+Fe+Mn)值平均为0.45,Al2O3、TiO2与SiO2相关性较弱,而Fe2O3与SiO2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合双变量SiO2-Al2O3,SiO2-MgO,三变量Al-Fe-Mn,Fe-Mn-(Ni+Co+Cu)×10图解,指示其为热水沉积成因;其δEu、MnO/TiO2、Fe2O3/TiO2和Al2O3/(Al2O3+Fe2O3)值分析,反映其沉积于远离陆源的大陆边缘环境,受到强烈的热水活动影响.综上表明:晚石炭世时期,狸桥地区处于受基底深断裂及同沉积断裂控制的二级断陷盆地内,这一发现对于寻找宁芜地区深部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