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搞收藏

         

摘要

cqvip:(一)收藏有起因 多年前,依稀记得是1964年吧,我在北京轻工学院教书的时候,见到一个学生精心收藏了我国三年困难时期(1960-1962年)全国各地的许多粮票、布票和生活杂品票,他使用了一个大开本、灰黑色的像册来夹藏。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上海市的半两粮票,它只有手指头盖那般小,纸又挺薄,稍不小心喘口气就会把它吹跑。北京市的2两麻酱票、半斤点心票,尺寸也跟普通邮票的大小差不多。广州市的肥皂票不仅票面不大,而且印得模糊不清。还有其他地方的火柴票、牙膏票、酱油票、瓜子票和虾米皮票等幅面也很小,这可能是为了节省用纸之故。这些票证的图案,设计粗糙,画面单调,双色印制,完全称不上是“好的印刷品”。或许也完全不能与收藏印刷精美的邮票、钞票等票据相比,产生什么经济价值。可是呵,这是历史的见证。我问他收藏这些有什么用?对方淡然答曰:好玩嘛!

著录项

  • 来源
    《天津造纸》 |2013年第4期|45-48|共4页
  • 作者

    刘仁庆;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