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土壤》 >玉米豆科覆盖作物间作对潮土酶活性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玉米豆科覆盖作物间作对潮土酶活性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摘要

黄淮海地区土地复种指数高,不具备休闲条件,致使土壤养分消耗严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为改善土壤状况,本研究基于两年的玉米豆科覆盖作物(紫花苜蓿、大豆、花生)间作试验,探讨玉米豆科覆盖作物间作对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同时分析黄淮海平原潮土区玉米豆科覆盖作物间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间作条件下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变化,玉米紫花苜蓿间作处理和玉米花生间作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上升趋势.所有间作处理土壤脲酶活性都高于单作玉米处理,间作花生处理和间作大豆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单作玉米处理分别增加了30.53% 和18.70%;间作紫花苜蓿处理土壤碱性蛋白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对比单作玉米处理有显著提高.间作紫花苜蓿处理和间作大豆处理对土壤优势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有积极作用,其中间作紫花苜蓿处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11.88%,间作大豆处理被孢霉门相对丰度增幅达45.39%,优势菌门丰度的提升有助于补充土壤氮源和碳源.玉米豆科覆盖作物间作可以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可能成为提高黄淮海平原潮土地区土壤质量、维持土壤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著录项

  • 来源
    《土壤》 |2021年第6期|1236-1243|共8页
  •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沈阳 110866;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 南京 210008;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 南京 210008;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 南京 210008;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 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 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沈阳 11086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壤肥力与植物;
  • 关键词

    间作; 豆科覆盖作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 真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