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社会科学文摘》 >哥本哈根谈判:国际政治本质的裸演

哥本哈根谈判:国际政治本质的裸演

         

摘要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童话之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聚焦了全球的眼光,旨在达成后京都时代新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此举行。尽管世人对此次会议寄予厚望,但会议始终充满着不同国家集团之间的争吵与对立,其中以"77国+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集团与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伞形"集团在各方减排量的多少、减排的资金技术援助、减排的次序先后、减排任务的监管等核心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在会议的最后关头,由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南非五大国紧急协商,最终出炉了"哥本哈根协议"草案。"协议"重申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得多于摄氏两度的目标,并规定了发达国家的援助金额与分摊比例,但"协议"没有明确限定各方具体的减排目标,最终也未能在大会通过。尽管此次大会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世界各国通过谈判协商,在许多问题领域达成了共识。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评论:"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哥本哈根会议落幕了,但气候谈判仍将继续。气候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谈判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反思会议前后,与会各方博弈的焦点所在和立场差异,无疑会对今后的气候谈判提供有益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