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四川医学》 >后颅凹占位病和脑干病变听觉脑干诱发反应鉴别初探

后颅凹占位病和脑干病变听觉脑干诱发反应鉴别初探

         

摘要

本文就28例后颅凹占位病和脑干病变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峰间期(IPL)延长和Ⅲ~Ⅴ/Ⅰ~Ⅲ比值异常探讨其鉴别特点以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共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16~89岁,平均43.2±15.7岁,28例中只有2例大于60岁。所有患者至少作过两次CT扫描。本组后颅凹占位病15例,其中桥脑小脑角(CPA)单侧听神经瘤4例,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及脊索瘤各1例,枕大孔区脑膜瘤1例,枕大池蛛网膜囊肿2例,小脑肿瘤3例以及小脑血肿2例。脑干病变13例,其中肿瘤2例,血肿3例,梗塞5例,延髓脊髓空洞症1例以及多发性硬化(MS)2例。15例后颅凹占位病中10例得到手术和病理确诊。二、ABR测试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Neuropack 5304K型四道诱发电位仪,导联Cz-A_1和A_2,带通50-3kHz。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