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2个玉米窄基群体主要性状的改良效果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2个玉米窄基群体主要性状的改良效果

         

摘要

[目的]研究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窄基群体P3C0和P4C0的改良效果,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群体主要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型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群体单株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一般配合力(GCA)改良效果明显,但对群体与测验种的特殊配合力(SCA)却没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基础群体P3C0及其改良后代,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C5为最大,其GCA分别以C2和C5为最大;单株产量及其GCA都以C0为最小,分别以C4和C2为最大.基础群体P4C0及其改良群体,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分别以C5和C4为最大,其GCA都以C4为最大,单株产量及其GCA都以C0为最小,分别以C2和C4为最大.改良群体其它多数性状及其GCA也都大于C0,不同群体的同一性状及同一群体的不同性状,在不同的改良轮次,其改良效果不尽相同.总体趋势表现为,控制双亲混合选择进行到一定世代后,群体一些性状及其GCA能得到同步有效改良,有些性状自身及其GCA的改良效果却不同步.当选择响应到达最大以后,持续的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则会导致窄基群体的选择增益下降,甚至出现负增益.此外,在群体容量为600株,入选率为10%的情况下,经5轮选择后,群体仍保持了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结论]在改良窄基群体时,除应适当控制改良轮次外,还应处理好各性状的关系,做到有主有从,主从结合,并定期研究群体改良效果,针对群体存在问题,适当调整改良方案.对于产量和相关性状及其GCA已得到较好改良的群体,可根据杂优模式将群体配对,采用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在改良群体GCA和SCA同时,使种质改良与杂交种选育紧密结合,以提高群体改良利用效率.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10年第23期|4775-4786|共12页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教育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四川雅安;

    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雅安;

    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教育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四川雅安;

    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教育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四川雅安;

    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教育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四川雅安;

    62501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玉米; 群体改良;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 性状; 配合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