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矿测试》 >岩溶泉补给地表溪流二氧化碳脱气作用研究

岩溶泉补给地表溪流二氧化碳脱气作用研究

         

摘要

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即岩溶作用)能够吸收大气二氧化碳(CO2),形成溶解无机碳(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陆地碳汇,其在全球碳收支平衡和未来陆地增汇中可能会有重要贡献.然而,目前对岩溶碳汇的稳定性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会发生CO2脱气,对岩溶碳汇通量估算带来不确定性.本文以广西桂林长流水表层岩溶泉补给的溪流(约2.7km长)为例,利用水化学和同位素质谱仪测试技术,研究了溪水水化学指标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 DIC)沿流程变化,探讨了溪流CO2脱气过程、通量及其影响因素,以更好地了解岩溶碳汇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从泉口向下游,在陡坡地段(C1~C14段,长约270m,坡度约10°),溪水pH值、方解石饱和指数和δ13CDIC沿流程分别升高了0.9、0.9和1.8%,而C02分压、电导率、Ca2+浓度和DIC浓度分别下降了85%、34μS/cm、0.2mmol/L和0.7mmol/L,说明溪水发生了显著的CO2脱气,并伴随碳酸钙沉淀.而在平缓地段(C18~C26段,长约2.1km,坡度<1 °),溪水各水化学指标和δ13CDIc变化较小,指示CO2脱气作用较弱.这些发现表明溪流CO2脱气受到了地形决定的水动力条件控制.另外,在下游渠段,受支流汇入影响,溪水pH值和方解石饱和指数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O2脱气.溪流CO2脱气能够抵消部分岩溶作用固定的大气CO2量,但是在长流水这一高地势、低流量且有碳酸钙沉积的环境下,其抵消的量也仅占29%.对于在低缓地区受流量很大的岩溶泉/地下河补给的河流,其CO2脱气作用对岩溶碳汇的影响有限,加之受可能增强的水生光合生物固碳效应影响,岩溶碳汇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著录项

  • 来源
    《岩矿测试》 |2021年第5期|720-730|共1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环境水文学;
  • 关键词

    岩溶作用; 水化学分析; 同位素质谱法; 二氧化碳脱气; 碳酸钙沉积; 岩溶碳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