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摘要

cqvip:如何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的良性互动?如何实施充分开放战略?如何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上是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面临的四个重大问题。本研究报告着重就解决这四大问题的途径选择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深入研究。第一,关于"三化"互动的途径选择。一是继续坚持工业化优先模式,这样,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保障要素供给,但存在减少就业机会和加大环境压力问题;二是转而采取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举模式,这样能够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和巩固农业基础,却面临社保制度缺陷的制约。通过两种模式的利弊分析,从有利于切实改善民生、突破关键环节和抓住改革机遇出发。建议采取工业化城镇化并举模式,同时还应采取统筹城乡改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健全市场体系等配套措施。第二,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路径选择。一是东向开放路径,能有效利用传统开放线路,但受三峡通航能力和马六甲海峡的制约明显。二是北向开放路径,便于加强欧亚联系,但经贸往来潜力不大和轨距调整限制开放。三是西向开放路径,便于开拓南亚市场,但运输成本高昂。四是南向开放路径,具有地理区位接近、经济互补性强和开辟通道便捷的突出优势,唯一不确定因素是缅甸政局是否稳定。通过四个方向对外开放路径的利弊分析,建议作出突出南向开放的战略抉择,因其能够发挥巨大潜力、开创崭新格局、抓住政策机遇和以发展保稳定。为此,要重点采取充实开放内涵、改善交通条件、改善贸易环境、扩大区域合作的配套措施。第三,关于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要运输方式选择。一是空中运输的运力有限和成本较高。二是水上运输受长江上游水位季节性变化影响和三峡大坝通航能力限制。三是公路运输具有覆盖范围较大和建设筹资相对容易的优点,但存在资源环境约束和运输成本较高的缺陷。四是铁路运输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降低运输成本和适应需求变化的优点,但受到管理体制障碍的影响。通过对四种运输方式的利弊分析,建议在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明确以铁路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因其符合枢纽功能、也符合四川省情和时代潮流。同时,相应采取发展多式联运、优化建设时序、明确枢纽分工和拓宽融资渠道等配套措施。第四,关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选择。一是使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即加快总量扩张做大分子。这个途径符合现行体制,容易得到各方面的认同。但带来影响结构调整、降低整体效益、增大环境压力等问题。二是促进人口跨区域流动,即通过人口向外迁徙缩小分母。这个途径具有体现主体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整体效益,但存在迁徙成本。通过两种途径的利弊分析,建议作出鼓励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战略抉择,这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和谐发展。按照这一抉择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采取明确主体功能、破除制度障碍、健全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引导和调整人均投入等配套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