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改革》 >土地托管的形成机制、适用条件与风险规避:山东例证

土地托管的形成机制、适用条件与风险规避:山东例证

         

摘要

土地托管绝非简单地购买服务,而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户脱农程度、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农业生产环境、村情、民情、村集体协调治理能力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与土地流转相比,土地托管适用性更强、灵活性更高,农户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在契约关系稳定的条件下能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但土地托管内含较高的交易成本,部分托管主体自身经济实力弱,托管后非粮化倾向加剧,农田基础设施不足也是制约土地托管和规模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的政策设计一定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可重点放在包括灌溉设施在内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险等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村两委协调治理能力的提升上,并坚持农户自愿基础上的土地托管和适度规模经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