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北地质》 >华北陆台中段吕梁期的SW-NE向碰撞──晋蒙高级区孔兹岩系进入下地壳的构造机制

华北陆台中段吕梁期的SW-NE向碰撞──晋蒙高级区孔兹岩系进入下地壳的构造机制

         

摘要

华北陆台北部近千公里的麻粒岩带并非同为太古宙的同一地体,其东不含孔兹岩系的冀东地体是太古宙古陆,其西含古元古代孔兹岩的晋蒙高级区是吕梁期的碰撞带。孔兹岩系在鄂尔多斯古陆北缘和东缘周边分布,也在冀东古陆西缘分布,分别是两陆缘的古元古代沉积岩系,其间从晋蒙到五台则是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洋弧沟盆系。华北陆台中段在太古宙时期并非为统一大陆,而是由西向东的陆-弹-陆的板块构造格局。晋蒙、吕梁、太行孔兹岩系的构造走向和夕线石线理一致为SW-NE向,不代表原始沉积方位,而是碰撞运动方向。两陆的碰撞可能从太古宙末期就已启动,于吕梁期渐进增强直至陆一陆合拢。碰撞缝合带上部形成的NW向褶皱山带已被剥蚀殆尽,现在出露的碰撞根部带则表现为孔兹岩系、洋壳物质、基底片麻岩三者相互近水平的剪切叠置和构造增厚,因此下地壳缝合带宽而不规则难以识别。据缝合线垂直于碰撞方向推断,原缝合线洋带应为NW向,但因造山带根部剪切不均匀而变位成“之”字形的南北向。以怀安-五台一线为界古元古代孔兹岩系于东西两侧对称分布,从北往南一致发育NW向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东西两侧不变质盖层分别为中上元古界和寒武系,表明从晋蒙到吕梁、五台、太行不但存在过NW向或近南北向的古山链,?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