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人口与经济》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与农民工短缺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与农民工短缺

         

摘要

1954年,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题为《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文章,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结构理论模型。西方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的理论分析,以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影响最大、理论性最强。刘易斯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工业部门,又称现代部门;一个是农业部门,或称传统部门。刘易斯认为,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于城市部门,这种差异决定了两部门劳动者出现了收入差距,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城市企业以较低的工资雇佣流入的农村劳动力,获得较高的利润;利润又进一步转化为资本,扩大生产,扩大对流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雇佣。这一过程将反复进行,只要农村有剩余劳动力存在,城市企业就有无限的劳动供给,企业职工的工资就不可能迅速提高,城市企业就能持续地获得较高的积累。最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城市企业吸尽,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将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也逐步调高,从而工业和农业获得均衡发展,二元结构消失。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纠正了刘易斯忽视农业的缺点,突出了在二元经济发展中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