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油气形成(之二)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油气形成(之二)

         

摘要

西北地区已发现的侏罗纪煤系原油绝大多数为低密度、低硫、中含蜡,饱和烃含量一般为70%~90%,并且以C21以前的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全油δ13C值多为-29‰~-24‰。成熟度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煤系原油为正常成熟原油,少数为低成熟原油,没有未成熟原油。天然气中的重烃含量高,C2以上组分平均达20%,δ13C1值一般为-45‰~-35‰,多属接近油型气的混合气。在侏罗纪煤系有机质和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中,类异戊二烯烷烃中姥鲛烷占明显优势,即具有较高的Pr/Ph值;含有较高的二环倍半萜烷,而三环萜烷含量较低、三环二萜烷含量很低;五环萜烷含量丰富,约占萜烷总量的80%以上;煤和炭质泥岩中Ts、C29Ts、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含量很低,而煤系原油和泥岩中这些化合物相对较高;甾烷含量明显较低,且以C29甾烷为主,占40%~80%;重排甾烷含量相对较高,也以C29为主。总体上,煤系原油与泥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较相似,而与煤和炭质泥岩有较大差异。煤系泥岩是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的主力油源岩,煤和炭质泥岩是次要油源岩。这一结论在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含油气盆地具有普遍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