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护理研究 》 >基于物联网原理的智能握力管理平台在门诊PICC病人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原理的智能握力管理平台在门诊PICC病人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原理的智能握力管理平台在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门诊行PICC的148例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病人均行PICC置管,置管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握力球锻炼,观察组进行基于物联网原理的智能握力管理锻炼。比较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2周、4周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锻炼依从性、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72例、观察组73例完成本研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比较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后2周、4周,两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2.74%)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锻炼注意事项依从性[(12.37±0.72)分]、握力锻炼依从性[(10.99±0.26)分]、主动寻求帮助依从性[(10.09±0.41)分]、锻炼监测依从性[(7.12±0.33)分]及总分[(40.57±0.94)分]均高于对照组[(8.40±0.79)分、(7.33±0.67)分、(6.21±0.63)分、(4.39±0.54)分、(26.33±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7.26%)高于对照组(8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物联网原理的智能握力管理平台应用于PICC病人有助于增强病人锻炼依从性,改善上肢静脉血流动力,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