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天府新论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摘要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当今中国,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有了巨大提高,社会构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积聚的角度,还是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化的角度,都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基于变化了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迎来了一个关键时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以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说市民社会为批判对象发展起来的,涉及哲学、政治、社会、历史等等诸多领域的社会科学体系,不仅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纷繁复杂的各类矛盾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且,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创新进行总结和梳理,通过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也面临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笔谈。 参加笔谈的共三位学者。韩立新教授指出,我们能否像马克思所做的那样,“以政治经济学为武器,‘在概念的高度把握’(begreifen)我们的这个时代,不仅是中国学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而且也是上天赐给中国学人的良机”;“我们能否有所作为.其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从政治经济学理论出发,创造性地解释今天的中国发展道路,构建出远高于其他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张旭教授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为题,尖锐地指出,尽管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理论观点,但是,受实践的约束,严格的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还远未形成。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中国原则和发展原则。王洪拮副教授则通过传播政治经济学对数字资本主义的关注,提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历史条件下面对具体议题时的解释力,必须在各个学科中引入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之间架桥开路,建立跨学科和基于共同问题意识的对话联结和学术共同体。三位学者的观点在笔谈中虽然未及展开,但言简意赅,极富启发意义,充分体现了学者们深厚的学识及对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方向的严肃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