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种子而不是瓶子

         

摘要

<正>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逐年呈上升趋势,成为中学生生命的最主要杀手。"活着太累了,还不如死了算了",这是两名初中女生投河前说的话。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轻易地就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这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更容易产生波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教育的舞台,语文教育具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条件。一、分析文本,融入生命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我力求做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有心人,充分挖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作品,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领悟生命的意义。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动自己的片段。如"‘……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学生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在生死攸关时刻体现了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精神。是啊,生命如此可贵,让人不舍。那些义无反顾献出生命的人,以及我们生活中默默无闻,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人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无穷的人格魅力。只有当我们拥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有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教材,立足文本,以生为本,在融入生命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生命问题的思考写出来,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二、挖掘内涵,感受生命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