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电影文学》 >以“有意味的形式”看《无名》对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以“有意味的形式”看《无名》对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摘要

中国传统艺术重“意味”、轻“形式”,独具匠心的形式往往承载着余兴悠长的意味。西方艺术重“形式”、轻“意味”,虚空无形的意味往往以具象繁杂的形式展现。程耳导演继承了情景交游、若有余香的中国意味,同时吸纳了精雕细琢、颇为讲究的西方形式。在电影作品《无名》中,导演以“有意味的形式”的观念展现“重意味更重形式”的影像风格,“形式”与“意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建具有中华意蕴的中国话语体系,搭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桥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