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花》 >地缘政治·公共空间·建筑伦理·诗歌北京

地缘政治·公共空间·建筑伦理·诗歌北京

         

摘要

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还是公共空间来看,北京的诗歌场域显然具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国族寓言性.这不仅在于其"中心"的文化主导权的地位,而且还在于不同时期的诗人与场域之间的博弈.从民国到共和国,不同立场的知识分子对文化意义上的北京却抱有大体相同的体认.北京古都以特殊的文化况味和历史积淀带给历代的人们以温暖、宽厚而沧桑的记忆.正如林语堂所说"事实上所有古老的大城市都像宽厚的老祖母,她们向孩子们展示出一个让人难以探寻净尽的大世界,孩子们只是高高兴兴地在她们慈爱的怀抱里成长."[1] 居于江南的郁达夫更是对北京怀有深厚的感情,"离开北京,又快一年,每想到风雪盈途的午后,围炉煮酒,作无头无尾的闲谈的逸致,只想坐一架飞机,回北京来过冬"[2].而此时正忙于创造社诸多事务的郁达夫只能向中原北望,"叹一声命苦而已".在王德威看来在一代中国文人的内心深处北京带有神秘的牵引[3],而在谈论现代文学史时李欧梵对北京的印象则是"唯我独尊式的中心主义太强"[4].

著录项

  • 来源
    《山花》 |2016年第3期|127-135|共9页
  • 作者

    霍俊明;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