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农村科技 》 >金针虫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探讨

金针虫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探讨

             

摘要

cqvip:据调查显示,2014年秋金针虫在鹿泉区有不同程度发生,个别村发生较为严重。金针虫长期生活在土壤中,隐蔽性强、难以发现、不易调查,往往是在造成危害后才会被发现,这时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并且在防治上有一定难度。1危害特点金针虫幼虫长期生活在土壤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危害秋播小麦,11月下旬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危害最重。金针虫以幼虫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小麦种子,咬坏胚乳而不能发芽,如己出苗则为害须根、主根或茎的地下部分,钻入种子或根茎相交处取食,被害处不整齐呈乱麻状(这也是金针虫危害的最明显特征),形成枯心苗以致全株枯死,造成小麦缺苗断垄。

著录项

  • 来源
    《现代农村科技 》 |2015年第7期|32-32|共1页
  • 作者

    梁然;

  • 作者单位

    050200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农业畜牧局;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