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鲁迅研究》 >游走缝隙、突破困境及国民性言说——论鲁迅临终之际应对侵华问题的个性姿态

游走缝隙、突破困境及国民性言说——论鲁迅临终之际应对侵华问题的个性姿态

         

摘要

<正>鲁迅对于日本的态度是多层次的。特别是自“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后,鲁迅长期游走于忧虑、批判日军侵略野心,又认同日本文化、与许多友人保持密切联系。正如林贤治所说,鲁迅眼中的日本是泾渭分明的,包括“帝国主义者的日本与人民的日本,战争的日本与和平的日本”①,另外,他还与一些反战人士,如鹿地亘等保持交谊。到了1936年,全面侵华局面日益明朗,剑拔弩张之下,反战成为势不可挡的选择,侵略与和平难以并立,这促使鲁迅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和交游情况做出调整,并进而影响到创作特点和言说方式。尤其是鲁迅个人此时接连大病,生死徘徊的境遇,让他在焦虑、急迫心态中行文更加短促鲜明。同时,紧张局势和种种言论也让他不得不更加含蓄与有所顾忌,这不仅表现于面对日本读者时的难言,在中文语境下亦显得独异。总之,在游走与调整的过程中,改变的是情绪激烈程度和言说方式,不变的是鲁迅冷静、深刻的眼光,以及依凭个人经验与直觉判断而形成的非政治立场,以至在日本友人心中,留下超然、透彻、有分寸的形象,对“民族魂”形成补充。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