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岩性油气藏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

     

摘要

通过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和核磁共振等实验,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平均为7.55%,渗透率平均为0.149 mD,属于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残余粒间孔、黏土晶间孔为主,并发育少量微裂缝;(2)储层整体排驱压力较高,为0.67~27.54 MPa,平均为5.54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较低,为33.22%~84.35%,平均为64.71%,且平均喉道半径小,为0.008~0.163μm,平均为0.277μm,表现出强非均质性特征;(3)研究区典型样品的等温线形态均呈反“S”型,属于典型的Ⅳ型等温线,易出现H3型“滞回环”现象,孔径小于200 nm的孔隙以平行板状为主;(4)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孔径大多小于30μm,且随着样品物性的变好,储层内较大尺寸孔隙(大于200 nm)的占比逐渐增多;(5)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经历了较强压实、较弱胶结与较弱溶蚀等3种成岩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具有负面影响,溶蚀作用对储层品质和孔隙结构的改善具有建设性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