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艺研究》 >古代文论中的“互文性”言说

古代文论中的“互文性”言说

         

摘要

“互文性”虽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文本理论,但中国古代学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与其大致相同.古代文论中已有许多与互文性相通的言说,甚至有一些西方互文性理论未曾涉及的内容,足以对其进行丰富和补充.“秘响旁通”“推源溯流”“三偷”“点铁成金”“缩银法”等概念和命题与互文性理论相契合,关注“拟”所形成的“显性的互文”.“避”是一种“隐性的互文”,“犯中求避”“拟议变化”“模拟与创造”形成显隐交织的互文性关系,这些是西方互文性理论家未曾关注的.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篇》分析了互文性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借用、删改、拟作、伪托等互文性写作方式,论述了文本意义增值问题,这不仅与互文性理论相印合,也是互文性理论的补充和深化.

著录项

  • 来源
    《文艺研究》 |2019年第5期|42-50|共9页
  • 作者

    陈颍;

  • 作者单位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