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纳米局部治疗介导的P53联合Rb基因对兔VX2肝转移灶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纳米局部治疗介导的P53联合Rb基因对兔VX2肝转移灶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联合P53及Rb两种抗癌基因,通过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技术,探索其对肝转移癌灶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超液化碘油及Pll修饰的nHAP乳剂为载体,将含有野生型P53、R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肝动脉共同或者分别转运至兔VX2肝转移癌灶局部,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原位共焦激光显微镜确定P53及Rb共表达蛋白在转移灶的表达.然后病理观察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最后应用Realtime RT-PCR级ECL蛋白杂交技术检测CD31、CD34及VEGF的表达差异.结果 CD31标记的MVD显示:与其他组相比,nanoplex-p53/lipiodol及nanoplex-(p53 +Rb)/lipiodol组肿瘤MVD均降低;CD34标记的MVD显示:与其他组相比,nanoplex-Rb/lipiodol及nanoplex-(p53+ Rb)/lipiodol组MVD均降低.nanoplex-p53/lipiodol及nanoplex-(p53 +Rb)/lipiodol组CD3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anoplex-Rb/lipiodol及nanoplex-(p53 +Rb)/lipiodol组CD3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anoplex-p53/lipiodol、nanoplex-Rb/lipiodol及nanoplex-(p53+ Rb)/lipiodol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以Pll-nHAP为载体的Rb基因协同P53基因纳米靶向治疗通过降低CD31、CD34及VEGF的表达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增强其抗肿瘤效应.P53基因联合Rb基因的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抑制消化道癌肝转移灶血管新生的有效治疗方法.

著录项

  • 来源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 作者单位

    030001 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

    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

    030001 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

    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

    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

    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

    030001 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局部治疗; 基因转染技术; 肝转移癌; 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