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检验医学与临床》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可降低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改善肝功能,已成为肝癌治疗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对该院54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探讨PTCD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微创介入科,肝癌伴梗阻性黄疸行PTCD5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6.21±15.74岁。完善术前准备后在DSA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术或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评价PTCD术后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体力状况、肝功能分级的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PTCD术前54.0%患者有3级巩膜黄染,分别有63%、70%、78%的患者诉有不同程度(1~3级)的腹胀、上腹痛、胃纳差。术后2周巩膜黄染及腹胀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腹痛及胃纳差改善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TCD术后7、14、28d随访病例分别为48、15、13例。术后7、14、28d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游离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TCD术后7、14、28d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状况改善,ECOG—P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TCD术后行肝脏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者18例(33.3%),肿瘤射频消融术者7例(13%),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者5例(9.3%),胆道癌栓切开取出术者1例(1.9%),胆管内射频消融导管治疗并支架植入术者1例(1.9%),肝门部胆道支架植入术者3例(5.56%),全身化疗3例(5.56%)。(5)PTCD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5%,其中术后胆道感染5例(含1例菌血症),术后胆道出血3例,术后穿刺点胆汁漏出2例,予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控制。无PTCD直接相关死亡发生。结论PTCD在肝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可以有效引流胆汁,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尤其对于体力状况较好(ECOG-PS≤2分)、病理类型为胆管细胞癌或肝转移瘤疗效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