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沙特阿拉伯研究的新视角rn--读《沙特阿拉伯--一个产油国人力资源的发展》

沙特阿拉伯研究的新视角rn--读《沙特阿拉伯--一个产油国人力资源的发展》

     

摘要

@@从17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到本世纪中叶的现代经济学,始终未能给予人力资源以应有的地位。直到5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才日益为学人对一些国际组织所关注。在经济学界,形成了人力资源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发展历程无不充分地证明了人地力资源在经济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对于沙特阿拉伯而言,人力资源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且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因为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沙特阿拉伯有相对充足的资本来源,这就保证了它无须从农业中筹集资金就可以同时发展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文教卫生事业。但另一方面,沙特王国是一个在部落基础上形成的、行政机构尚不健全的国家,经济基础和管理水平十分落后。人力资源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即稀少的人口加低下的经济参与;农牧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高比例;教育基础的薄弱以及传统文化的制约等,从而使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沙特阿拉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因此,"研究沙特阿拉伯人力资源的发展,不仅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所启迪,而且作为经济史的个案研究,它本身就具有莫大的意义。"(黄民兴:《沙特阿拉伯--一个产油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6页)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的黄民兴博士十余年来悉心研究这一课题,并利用去英国和中东留学的机会广泛搜集资料,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和充实,最终写出了这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rn 全书约20万字,分绪论及正文五章。绪论部分一般性地概述了中东产油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第一章分析了沙特阿拉伯现代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不同阶段;第二章剖析了沙特阿拉伯传统教育的特点及其向现代教育的发展,总结了作为人力产出部门--教育的一般特征、效率、成本及社会经济影响;第三章分析了影响沙特阿拉伯人力资源发展的诸因素、传统部门的内部变迁以及政府的人力政策等;第四章讨论了沙特阿拉伯劳动力市场的组成、运行特点及一些特殊的劳动力集团;第五章在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沙特阿拉伯人力资源发展的独特道路及其影响。rn 由于作者是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广泛地运用了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理论,特别是吸取了发展经济学、教育学及社会发展理论,从而提高了本书的学术价值。作者在许多问题上都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深刻独到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rn 一、深入地分析了沙特阿拉伯现代人力资源的形成。rn 作者指出,本世纪初叶以前,沙特的劳动力队伍完全处于传统的结构之中,具体表现在:包括封建、奴隶和原始公社三种社会形态在内的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存;以游牧业、半游牧业和农业为内容的第一产业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生产部门;地区、部门和职业间劳动力的高度的非流动性;严格的劳动力性别隔离;低度的技术构成;职业培训的个人化和劳动者低下的文化素质;劳动者职能的多样化和粗略的专业分工;劳动力收入的个人化和不稳定性;传统的价值观念对劳动力行为的深刻影响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沙特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rn 第一,以农牧业为主的部门就业结构向以服务业和工业为主的部门结构转变,这种转变在六七十年代形成了非常迅猛的势头。到80年代,沙特农业劳动力在国家劳动力总数中的比例已下降到10%左右,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所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创造产值最多的部门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它是整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决定着整个经济的技术装备水平;而沙特最大的就业部门是服务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石油部门虽然提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基金,但提供就业的比例并不大。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现有劳动力产业结构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而沙特现有的劳动力结构是作为'外生型'部门的石油部门高速增长的结果,其发展模式是依附型的(前引书,第154页)。"第二,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尤其是第一产业(包括非石油采矿业)的增长最为迅速。第三,劳动力职业结构发生变化,高级职业在采矿业、金融业及服务业中的比例迅速上升,而低级职业的比例相应缩小。第四,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但仍然低于外籍人员。第五,劳动力的地区布局更趋合理。

著录项

  •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71-72|共2页
  • 作者

    张倩红;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240-384;
  • 关键词

  • 入库时间 2023-07-25 15:19:31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