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针对目前辽宁省花生平均单产水平较低的问题,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以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农花5号为试材,在相同密度条件下,设置小垄单行(T1)、大垄双行(r2)、大垄3行(T3)3种田间配制方式处理,研究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叶片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花生生理特性方面,T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后期仍保持较高水平,T1处理次之,T3处理最小;T2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亦高于T1和T3处理;而T2处理的胞间CO2浓度低于T1和T3处理.在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方面,百粒重、百果重和出仁率的变化趋势均为T2 >T1 >T3,T2处理与T3处理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012年和2013年荚果产量T2处理均最高,分别为4541.5kg· hm-2和5950.2kg·hm-2,T1处理的荚果产量次之,T3处理最低,2012年各处理间差异显著,2013年T2处理与T3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可见,生产上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可推行大垄双行种植花生的田间配置方式,密度为每公顷15万穴,每穴2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