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沁水盆地南部深煤层孔隙结构特征

沁水盆地南部深煤层孔隙结构特征

         

摘要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逐步转向埋深大于1 000 m的煤层,以沁水盆地南部为研究背景,采集浅部与深部煤样,进行压汞和低温氮吸附实验,对比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浅部到深部,煤层微小孔的体积稍增多,中孔和大孔的略减.当煤层埋深小于750m,压汞曲线类型以Ⅱ型为主,孔隙形态以I类开放孔为主,孔隙结构配置较好.当煤层埋深为750~1 100m,压汞曲线类型包括Ⅱ型和Ⅲ型,孔隙形态以Ⅱ类—端封闭型为主,孔隙结构复杂,存在一个过渡带.当煤层埋深大于1 100m,压汞曲线类型以Ⅲ型为主,孔隙形态主要为[类开放孔,含有部分Ⅱ类和Ⅲ类孔,气体储存空间减小,孔隙结构配置较差.地应力是影响孔隙结构的关键因素,随着埋深的增大,地应力的分带性导致孔隙结构由较好,变为复杂的过渡带,最后变为较差.深煤层的过渡带物性参数显示较为复杂的变化特征,为深部煤层气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41-49|共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北京 1000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北京 100011;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北京 100011;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北京 10001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燃料矿床;
  • 关键词

    深煤层; 孔隙结构; 孔隙形态; 压汞曲线; 低温氮吸附; 过渡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