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RF-IgM和RF-IgG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RF-IgM和RF-IgG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观察类风湿因子IgM(RF-IgM)、类风湿因子IgG(RF-IgG)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RA患者,将其中RF-IgM和RF-IgG阳性患者列为观察组(n=52),RF-IgM和RF-IgG阴性患者列为对照组(n=46),健康体检者列为健康组(n=50),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各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以及在治疗6个月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及关节压痛数的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D及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48~132.341,均P<0.05;t=46.307~113.222,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与健康组两两比较,ESR和RF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5~0.161,P>0.05;χ2=0.572~2.842,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DP,DD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66.381,P<0.05).观察组患者ESR和RF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2,4.104,P<0.05).将两组患者间的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关节压痛数(个)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66,23.530,25.516,均P<0.05).结论 RF-IgM,RF-IgG阴性的RA患者在接受标准抗风湿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及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RF-IgM,RF-IgG阳性的RA患者,RF-IgM,RF-IgG检测能够为RA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