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边墙格局与苗疆社会——基于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历史学考察

边墙格局与苗疆社会——基于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历史学考察

     

摘要

清初,清廷秉持“教化训导”苗民的政策,两次罢议重修边墙,并未划分苗汉疆界.但“苗乱”仍行,至乾隆六十年(1795),最终爆发了乾嘉苗民起义.此次起义引发的震动,使清廷意识到苗疆问题的重要性和苗汉关系的复杂性,开始更全面和整体地思考苗疆治理.因而,为疏导苗汉矛盾,调和族群关系,防止汉民滋扰苗民,稳定苗疆统治,清廷转变治理思路,基于明朝边墙旧址再筑110余里边墙,又增修汛堡、屯卡、碉楼、哨台、炮台、关厢、关门等1177座边防设施,构成边墙与边防体系,增强治安管理,划分民、苗界址,实行苗汉分治.边墙的核心是实现军事控制,但与明代极大不同的是,清廷围绕边墙与边防体系建立起一套基于政治统治、军事管控、经济开发与社会建设于一体的“治军”“治吏”“治民”工程,提升了修建边墙的格局.因边墙与边防体系,苗疆形成新的社区划分、新的治理格局及新的经济文化秩序,苗疆的历史进程由此改变.至清末,从苗汉分治到苗汉共融,边墙的区分与管控映衬了王朝国家的开拓历史与统治实践,展现了传统中国治理民族地方的政治逻辑.相关研究既要客观、辩证、历史地看待苗疆边墙,更应以“墙”为“诫”,总结吸收传统中国的统治智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