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阶级·性别·革命传统——以山东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粮食流通为中心

阶级·性别·革命传统——以山东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粮食流通为中心

         

摘要

抗战伊始,中共山东分局通过发动借粮、种粮、收粮以及减租减息运动,从而使根据地农民逐渐开始拥有对粮食流通的权利,及至抗战中后期,粮食在满足农民自给的情况之下,部分用来优待抗属,进一步保证粮食在农民阶级内部良性流通.适值解放战争爆发,中共将土改复查运动引向深入,性别视野下翻身的农民将粮食流通推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具体表现为妇女加工、民工运输军粮的协作面向.从后续的实效来观,山东农民运输粮食之份额遂成为孟良崮、淮海等大型战役胜利之后勤础石.令人惊叹的是,部分踊跃捐粮、运粮之农民缺乏足额的粮食配给,然他们并未遵循抗战时期大规模向地主阶级借粮之理路,相反却在极为艰困条件之下,倾其所有保证华野后勤之供应.究其根由,中共对于农民性格深刻领会与到位把握实为重要因素之一,与其桴鼓相应的是,近代山东在地理环境、饮食习俗、武化传承等方面亦具备了先天的革命潜质.客观而论,一部近代山东根据地粮食流通的历史亦是中共与农民互相援引之下的历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