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泊科学》 >太湖贡湖湾人工湖滨带水生植物恢复及其富营养化控制

太湖贡湖湾人工湖滨带水生植物恢复及其富营养化控制

         

摘要

以太湖贡湖湾人工湖滨带为对象,研究湖滨水生植物修复过程及其富营养化控制效果.人工湖滨区域内的消浪带、岸上护坡措施为水生植物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形成了包括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Kuntze)、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菱(Trapa bispinosa Roxb.)为主的浮叶植物群落,以及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Royle)、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 L.)、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通过设置研究区、对照区,持续监测溶解氧、总氮、总磷、氨氮、叶绿素a浓度等水体指标,烧失量、氮含量、磷含量等沉积物指标,水生植物生物量、覆盖度,浮游藻类等指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间的时空分布显示:随着水生植物的恢复,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LI)、沉积物生物生产力指数(BPI)显著下降,水体透明度显著提升;较高浓度的总氮(>3.0mg/L)、氨氮(>0.6mg/L)环境不利于浮叶植物的生长,沉水植物对其则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同时水生植物在成长过程中直接从水体/沉积物中吸收氮;颤藻(Cyanophyta oscillatoria)、直裂藻(Cyanophyta merismopedia)等浮游藻类吸收了水体磷,水生植物利用了沉积物磷,共同缓解了磷在湖滨区域的累计.总结以上,湖滨带的水文水质条件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群落结构,进而决定氮、磷的控制效果,所以在湖滨带修复中构建合适的生境条件是水生植物发挥氮磷控制效果的重要前提.水生植物在恢复过程中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以此影响到湖滨水体中磷的分布.

著录项

  • 来源
    《湖泊科学》 |2021年第6期|1626-1638|共13页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87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12;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87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1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太湖; 贡湖湾; 湖滨带; 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 浮游藻类; 沉积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