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泊科学》 >富营养化高原浅水湖泊持续多年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分析——以滇池大泊口为例

富营养化高原浅水湖泊持续多年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分析——以滇池大泊口为例

         

摘要

大泊口位于滇池草海南部,水域面积0.52 km^(2),平均水深约2 m,作为滇池草海重富营养化水域生态修复示范区,大泊口分别于2015和2019年开展了两期生态修复工程,经过近年来的系统治理,大泊口水生态治理效果初步显现。为分析探究成功修复湖区水质改善、生态系统企稳向好的原因,本研究选择2015年2月—2021年12月共7年的连续监测数据,根据工程开展情况以及水生态状况将大泊口水域划分为4个部分(A1~A4水域),首先分析4个区域内主要的水质指标(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_(Cr))、总磷(TP)、总氮(TN)和叶绿素a(Chl.a))的变化趋势和相关性,其次探究不同类型生态工程的修复效果,最后与草海和外海水域进行对比,分析大泊口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治理后大泊口A1~A4水域的COD_(Cr)、TP和Chl.a稳定下降,COD_(Cr)分别降低18.65、27.96、25.26、40.92 mg/L,TP分别降低0.11、0.10、0.11、0.14mg/L,Chl.a分别降低0.037、0.068、0.067、0.106 mg/L,SS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波动,TN仅有东南部A4水域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平均下降0.68 mg/L。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COD_(Cr)、TP与Chl.a的相关性最强,COD_(Cr)和TP可能是影响大泊口藻类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大泊口开展的引水换水工程和微滤净化(除藻)工程,降低了营养盐浓度、加速了水体交换,进而降低了藻类生物量以及发生藻源性污染的风险,再通过沉水植物修复工程进一步净化水质,为形成稳定的草型湖泊提供条件,并且认为沉水植物修复工程是上述工程中最为直接、经济和长效的手段措施;最后将大泊口典型水域的水质和草海、外海水质进行比较,可以认为在相同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下,大泊口东南水域的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大泊口部分湖区可作为重度富营养化藻型湖区成功修复的案例,其生态修复经验对于持续推进大泊口、草海甚至整个滇池的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