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团毛菌目黏菌主要属种个体发育研究初探

团毛菌目黏菌主要属种个体发育研究初探

             

摘要

由于黏菌不易在实验室培养,其个体发育的研究发展缓慢,只有少数一些种类的黏菌得到个体发育的研究.团毛菌目黏菌较其它黏菌更难于培养,只有10种左右在实验室培养成功,许多常见种的培养未见报告.本文在大量筛选黏菌培养基的基础上,对该目主要属种的黏菌培养获得成功,并对盖碗菌属Perichaena,团网菌属Arcyria,半网菌属Hemitrichia,变毛菌属Metatrichia及团毛菌属Trichia主要种的个体发育某些阶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证明:①团毛菌目黏菌孢子一般萌发需要的时间较长,且萌发率不高,尤其是采集多年的孢子更不易萌发.②团毛菌目黏菌的原质团有时形体较大,成扇面状.前沿有明显的原生质浓厚区,与显形原质团较接近,但有时形体较大而不成扇面状,形成许多网脉,颗粒结构不明显,无明显的原生质浓厚区,或形体较小,不成扇面状,有网脉而与隐形原质团相似,但总的来说是介于显形原质团和隐形原质团之间的类型.这些进一步证明了前人在这一方面的推测,肯定了团毛菌目黏菌原质团的类型.这种中间类型的原质团也进一步说明了“我们试图把勉强划人认为的框框中去是多么困难”.③团毛菌目黏菌的原生质体逐渐失去水分而干燥时,原生质体浓缩,并分割成许多小的团块——包囊,这种包囊较发网菌目的隐形原质团形成的包囊大,有时肉眼可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