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调节机制研究

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调节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非穴位组、多潘立酮组,每组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多因素干预法制造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采用干预措施,电针组采用电针足三里穴,电针非穴位组采用电针足三里外2 mm处非穴位点,多潘立酮组采用多潘立酮灌胃,均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食量与体质量增长情况、肠道敏感性、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肽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与食量降低,活动度减少,肠道敏感性、胃内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率、胃动素、胃泌素降低,血管活性肽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多潘立酮组、电针非穴位组大鼠体质量与食量升高,活动度增加,肠道敏感性、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增加,胃动素、胃泌素升高,血管活性肽降低(P<0.05);与电针非穴位组比较,电针组、多潘立酮组大鼠体质量与食量升高,活动度增加,肠道敏感性、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增加,胃动素、胃泌素升高,血管活性肽降低(P<0.05);与多潘立酮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质量与食量升高,活动度增加,肠道敏感性、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增加,胃动素、胃泌素升高,血管活性肽降低(P<0.05).结论 电针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欲和运动行为、增加体质量与食量、降低肠道敏感性,促进胃的排空和小肠的推进功能,电针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中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含量、降低血管活性肽的含量来实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