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合肥学院学报》 >合肥的地理与名义

合肥的地理与名义

         

摘要

cqvip:“合肥”得名问题,东汉应劭以来,论者纷纭,知名者数十家,以郦道元说“夏水暴涨,施合于肥”影响最大,但不符合地理实际。秦汉时期自沛郡城父县乘船经西肥水直达合肥而入长江是一条著名的水道,给当时人们合肥得名与西肥水、(东)肥水与南肥水相连通有关系的认识。魏晋以降这条水路因地震而阻塞不通,学者们又以后世南淝水的地理情况来说合肥的得名。讨论合肥得名,需要了解秦汉合肥的地理与当时人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促成了合肥的命名。依据《水经》及郦道元注的记述,结合汉魏水道通行的情况,可知汉魏人认为施水自肥水别出,东南流经合肥城南,又东分为两支,一支北出入阳渊,一支东南入湖,而合肥“城居四水中”,即施水南肥河经合肥城北、西、南三面再东出,加上东面肥水枝津构成四水环城,则合肥实为肥水合围之城,合者“合口也”,“汇合之称”也,“合肥”说的正是县城为肥水干、支流围合之义。合肥县之设略可定在淮南王刘长刘安父子在位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