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医药前沿》 >以中心静脉导管和动静脉内瘘作为初始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分析

以中心静脉导管和动静脉内瘘作为初始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以中心静脉导管和动静脉内瘘作为初始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患者,均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根据进入透析时血管通路不同,分为导管组及内瘘组,每组各40例.导管组透析血管为中心静脉,内瘘组透析血管为自体动静脉,对两组不同的血管通路下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透析前,两组患者的H s-C R P与I L-6的指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透析治疗后,导管组Hs-CRP为(11.16±0.33)mg/L、IL-6为(122.50±11.33)ng/L,内瘘组则为(10.69±0.13)mg/L、(112.39±15.37)ng/L,两组均有下降,且内瘘组相较导管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患者在治疗前,两组的贫血程度、营养状态和应用EPO剂量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导管组ALB为(36.78±6.71)g/L、PA(0.27±0.08)g/L、Hb为(97.58±9.15)g/L、EPO为(9.43±0.22)1000U/W,内瘘组则为(42.03±10.81)g/L、(0.34±0.10)g/L、(103.21±9.46)g/L、(8.42±0.32)1000?U/W.两组A L B、P A、H b均有升高,E P O均有降低,且内瘘组优于导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采用以中心静脉导管和自动静脉内瘘的治疗结果无显著差异性,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炎症指标明显低于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自动静脉内瘘的治疗能够减少EPO的用量,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