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肝胆病杂志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CT值的诊断价值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CT值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评价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部CT中通过测量胸、腰椎CT值,诊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完善了腹部CT检查,部分患者完善了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测量T12椎体至L3椎体的CT值,分析每一椎体CT值与DXA检查基于L1~L4椎体测得的T-score值相比诊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以椎体CT值为诊断标准,将纳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n=55)与骨量正常组(n=57),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检验、Bonferroni校正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T12~L3椎体CT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结果分析46例在同次住院中完善了腹部CT和DXA检查患者的T12~L3椎体CT值,均分别与DXA检查结果中基于L1~L4椎体计算的T-score值有显著正相关性(r_(T12)=0.694,r_(L1)=0.661,r_(L2)=0.781,r_(L3)=0.685,P值均<0.001);经ROC曲线分析,L2椎体CT值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63),诊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具有较好准确性,与DXA检查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K=0.648,P<0.001)。分析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提示高龄(比值比为1.108,95%CI:1.026~1.196,P=0.009)、合并肌少症(比值比为2.788,95%CI:1.009~7.707,P=0.048)是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需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肝脏疾病进展情况,通过测量患者腹部CT图像中L2椎体CT值、L3椎体层面骨骼肌面积筛查是否存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肌少症,及时干预,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