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双耳掩蔽级差最新研究进展

双耳掩蔽级差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

双耳掩蔽级差(binaural masking level difference,BMLD)是双耳功能测试中的一种,它可以反映双耳对声信息的整合能力,可以协助诊断拥有正常的听力却无法理解声信息,尤其在噪声环境下理解力更差的一类患者。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 hearing association,ASHA)将这类患者称为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CAPD),即在中枢神经系统听觉信息的感受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神经生物学活动障碍[1]。此类患者部分合并外周听力损失,在此情况下诊断听觉处理障碍需结合时间处理测试、噪声下言语感知测试、空间化噪声句子测试、快速交替言语识别、双耳融合测试等[2]。Moore认为听觉处理能力即声音的定位和优势偏侧、听觉模式的识别、听觉时间处理(瞬时整合、时间分辨、时间顺序等)、声信号的解析等存在异常就是听处理障碍[3],所以需要多方面的测试结果综合才能作出判断;而双耳掩蔽级差作为敏化测试方法中的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可以在没有纯音听阈受损,其他指标正常情况下发现听觉神经系统病变[4]。Hirsh(1948年)研究得出96%的正常人BMLD在8~16 dB之间,平均为11 dB,国内报告为11.2±3.3 dB[5]。顾瑞得出BMLD的下限值为7.5 dB,并且认为低于此值为BMLD异常,表明听觉系统的相位编码或相位辨别能力障碍[6]。近年来双耳掩蔽级差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