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交通发展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以东北地区为例

交通发展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以东北地区为例

         

摘要

理论认识交通发展格局演变特征,综合分析交通发展格局演变动力机制,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东北地区交通发展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内在动力机制。基于时空演化视角,交通发展格局空间形态依次表现为线段状、树枝状和网络状。其内在机制从空间维度看,表现为交通发展的区域根植性和地方“嵌入”;从时间维度看,表现为对交通发展需求牵引力和对交通发展供给推动力的均衡作用。进一步,以东北地区为例,运用逻辑分析与历史演化分析方法,分五个阶段探析了东北地区交通发展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内在动力机制:①清末未建铁路时期服务于边疆稳定,推动交通驿站与驿道建设,交通发展呈点状分布;②俄日侵略时期服务于殖民扩张,主导推动中东铁路及支线铁路建设,交通发展呈网络化分布格局;③新中国建设时期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交通发展呈网络密织分布格局;④改革开放时期服务于域内城市/城镇联系,交通发展呈网状升级分布态势;⑤振兴战略时期服务于高等级城市联系,交通发展呈网络极化态势。面向2035年,服务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发展数字交通,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格局是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东北地区交通建设布局则需借力交通“新基建”赋能县域城镇,加快县域城镇人口和经济高质量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市场空间,推动东北地区交通发展格局向网络极化分散方向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