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秸秆还田影响长江下游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

秸秆还田影响长江下游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

             

摘要

为了阐明秸秆还田模式和施氮量对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的影响,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通过监测稻田在稻季田面水和麦季径流中的氮磷浓度,研究了秸秆不还田配施推荐施氮(N1)、麦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WN1)、稻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RN1)、稻秸麦秸均还田配施推荐施氮(WRN1)和稻秸麦秸均还田配施常规施氮(WRN2)5处理对长江下游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小麦和水稻周年产量,增幅约9.03%~18.5%,其中WRN1和RN1处理增产效果显著高于WN1处理;与WRN2处理相比,WRN1处理可以维持稻田高产.在推荐施氮条件下,秸秆还田分别降低稻季田面水和麦季径流中溶解态总氮(DTN)浓度约5.17%~14.9%和12.3%,降低稻田氮径流风险;但增加溶解态总磷(DTP)浓度,增幅分别为6.67%~33.3%和30.0%,增加稻田磷径流风险.RN1处理下稻季田面水中DTN和DTP浓度均低于WRN1和WN1处理,且其DTP浓度与N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稻秸麦秸均还田下,WRN1处理下稻季田面水DTP浓度与WRN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能有效降低田面水DTN浓度的12.4%.研究表明,在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推荐采用"RN1"模式,该模式可以维持稻田的周年高产和有效降低稻田的周年氮径流风险,同时对稻田的磷径流风险影响不显著,是一种兼顾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耕作模式.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1年第3期|640-649|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210037;

    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 江苏 常熟 2155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 江苏 常熟 2155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 江苏 常熟 215555;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210037;

    济宁市兖州区源汇规划设计院 山东 兖州 272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堆肥、沤肥 ;
  • 关键词

    秸秆还田模式; 氮肥用量 ; 氮磷径流风险; 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