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医学》 >巴雷特食管研究现状

巴雷特食管研究现状

         

摘要

cqvip: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的并发症,内镜下可见食管鳞状上皮与胃柱状上皮的交界线相对于胃食管结合部上移≥1 cm,病理证实食管下段的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是目前唯一已知的食管腺癌(EAC)发生的前体[1]。有报道显示,在食管腺癌中有80%与巴雷特食管密切相关,而我国巴雷特食管的癌变率为0.61%左右[2]。巴雷特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唯一已知的食管腺癌的前体,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近有研究数据表明干细胞与巴雷特食管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食管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而对巴雷特食管的早期筛查、诊治是防治食管腺癌的关键,目前尚无特异性手段进行监测和诊断,未来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有可能帮助确定区域的异型增生或早期癌症。治疗巴雷特食管的主要原则为控制症状,治疗食管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内镜和外科治疗可能会降低巴雷特食管发生癌变的风险,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临床验证。笔者总结关于巴雷特食管的发病机制、筛查和监测策略以及治疗选择,现综述如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