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北农业科学 》 >三江源区'黑土滩'植被恢复丸粒化牧草种植研究

三江源区'黑土滩'植被恢复丸粒化牧草种植研究

             

摘要

采用在三江源区"黑土滩"种植试验牧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子处理方式、不同种植方式、不同草种组合对牧草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技术处理的牧草较未丸粒化技术处理的牧草同时种植后,出苗密度在阴坡样地、阳坡样地分别提高了4.02%、16.04%;并且丸粒化牧草较未丸粒化牧草在单株叶片数、株高、最大根长上也有所增加;直播方式适宜丸粒化牧草及阴坡样地未丸粒化牧草的种植,翻地、耙地、播后镇压方式适宜阳坡样地未丸粒化牧草的种植;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cus Linn.cv.Tongde)、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的生长状况显著好于青海冷地早熟未(Poa crymophila Keng cv.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Qinghai);同一牧草种类中,单播方式比与燕麦(Avena sativa Linn)组合混播的方式其生长性状指标都有所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