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漫谈

             

摘要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藏地区就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文明,并且产生了绘画艺术,但大多为陶器几何图案及部分岩画,图案较为单一.佛教传人西藏后,作为宗教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唐卡应运而生.唐卡是用彩缎装裱成的一种卷轴画,据五世达赖<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腹内."据此估计,唐卡可能在吐蕃王朝的初期就出现了.此后,随着佛教在西藏深入,这种利于宗教宣传、做画随意、便于收藏、悬挂的绘画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社会动乱,元代以前的画卷已不多见,今萨迦寺仅存有一幅"桑结东夏"的唐卡,其风格与唐代敦煌画极为相似,可能是吐蕃时期的作品,布达拉宫中仅藏有宋元时期的三幅唐卡,分别为帕玛顿月珠巴、贡唐喇嘛、米拉日巴画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