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贵州民族研究》 >双边人:瑞丽缅甸女工的生存策略

双边人:瑞丽缅甸女工的生存策略

         

摘要

瑞丽自古就是中缅边民往来的主要通道,瑞丽有大量缅甸人存在的既定事实是边境两侧相互持续作用的结果,边境两侧有着不谋而合的需求。跨境务工谋生是大多数人离开原生国家(社会)的初衷,而如瑞丽这一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劳工。在这“推—拉”的过程中,大量缅甸人包括女性群体进入到瑞丽一带,相对于接收国本地劳动力价格而言,缅甸人劳动力价格更低。从空间结构上看,缅甸女工分布于各行业,但主要集中于商贸、服务和销售行业,其他行业则是零散分布,呈现出集中和分散的空间结构特征。跨境务工者都面临着适应和融入接收国家(社会)的问题,已有研究大都侧重于缅甸女性群体的单向适应和调适过程。而对她们拥有怎样的生存智慧和策略,以及如何在原生国家(社会)与接收国家(社会)之间找到“平衡点”关注较少。文章以田野调查搜集的第一手资料为主,对瑞丽缅甸女工的工作和生活日常进行探讨,提出在不同的空间结构中,缅甸女工们的工作生活场景具有差异性,进而采取的生存策略也不尽相同,但主动适应“中国模式”“中国节奏”是群体性的积极取向。通关翻译首先拥有的就是“中国名字”,从“缅甸名字”到“中国名字”是她们所需要适应的第一个事情。而后则是工作生活模式从“干活”到“上班”的转变。于此,她们不仅有“我的家人朋友”,还多了“中国朋友”“中国老板”。社会关系网络的扩大,拥有了双边的社会关系网络,且在两者之间保持着平衡,女工们也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当然,适应并非是缅甸女工单方面的努力,她们与中国老板之间是双向调整和适应的过程。缅甸女工流动性较大,跳槽现象也常见,有时招工又难。为留住更多的工人或干得更长久,中国老板首先是给予更多便利和尊重,尊重风俗习惯,生活上提供便利条件。其次是各种奖励机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离开原生社会(家庭)跨境谋生使其本身就具有较大流动性和风险性,而原生社会(家庭)社会关系网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功能。他们举家迁移,在异乡重聚,不仅节约生活成本,家庭累积也会增多,生活和情感需要亦能得到满足。“孝顺”是许多中国老板对缅甸女工们最多的评价,她们赚钱养家,生活节俭,关心照顾家人。孝顺的品质维系了整个家庭的义务网络,也使她们获得了原生家庭更多的尊重。因此,在新的境域中,缅甸女工选择了一种具有弹性制的双边人实态特征的生存策略,并以这一策略的实践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