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植物 》 >黔中喀斯特次生林群落结构动态

黔中喀斯特次生林群落结构动态

             

摘要

喀斯特地区群落结构动态研究,是生态重建和石漠化治理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该文基于黔中普定县6块永久监测样地在2013年、2015年和2019年的监测资料,分析了7年间喀斯特次生林重要值、物种消长结构、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和垂直结构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朴树(Celtis sinensis)等乔木种的优势度增大,更新率较高,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等先锋种的重要值减少,且死亡率较高.(2)物种多样性指数各年间无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基本稳定,均匀度指数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其在2013年和2019年之间差异显著.(3)径级和树高结构呈"倒J型"和"左偏正态"分布,各年间差异不显著,乔木层大径级(DBH≥10 cm)个体数增加,但高大乔木(H≥9 m)个体数和种数减少,灌木层中火棘、杭子梢和小冻绿树(Rhamnus rosthornii)等灌木种在0 m≤H<3 m和0 cm≤DBH<2.5 cm的个体数减少,而刺楸、朴树等乔木种个体数增加.喀斯特次生林的自然演替过程较缓慢且复杂多样,层次结构不明显,群落总体处于演替进展的中前期,群落更新良好,将进一步以乔木占优势的方向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