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林业科学》 >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对南亚热带马尾松种子园的危害

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对南亚热带马尾松种子园的危害

         

摘要

采用全面踏查、定点跟踪观测和室内培养等方法,调查评估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子园1年生幼果、2年生球果和当年生嫩枝的危害情况,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征,掌握其在南亚热带地区的活动规律,为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在南亚热带地区1年发生3~4代;3—10月,1年生幼果损失率为70.8%,虫害率为31.4%~58.2%;2年生球果损失率为64.2%,虫害率为34.3%~59.6%;3月下旬—6月中旬,当年生嫩枝总体虫害率为21.3%.微红梢斑螟对种子园的综合危害率高达54.9%~83.1%.2月中旬—5月下旬是开展微红梢斑螟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重点针对幼虫、蛹、成虫和卵各发育阶段的特点适时开展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

著录项

  • 来源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4期|408-413|共6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凭祥 532600;

    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广西凭祥 5326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凭祥 5326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凭祥 5326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凭祥 5326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凭祥 5326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广西凭祥 5326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虫害及其防治;
  •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微红梢斑螟; 马尾松种子园; 南亚热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