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论评 》 >长江中下游早侏罗世植物化石垂直分异及其意义

长江中下游早侏罗世植物化石垂直分异及其意义

         

摘要

苏、皖、鄂东南沿江一带的早侏罗世沉积,下部以河流相为主,银杏类化石大量聚集;中、上部以湖沼相为主,苏铁类、蕨类特别丰盛。裸子植物的银杏类和苏铁类在剖面上的聚集分异现象,称植物化石垂直分异。影响分异的主要因素是;1,受生物进化律的支配,2,受古构造的控制,3,受古地理、古气候的影响。苏皖鄂坳陷,夹于秦岭-大别山隆起与江南隆起之间,内部发育不均衡,产生一系列次级盆地,各个分散盆地的岩性、沉积特征、植物化石十分相似,应该采用统一组名,建议坳陷内的早侏罗世统一称为武昌组,归属于象山群下部。

著录项

  • 来源
    《地质论评 》 |1988年第3期|193-202+293|共10页
  • 作者

    黄其胜;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