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论评》 >台湾峡谷中段沉积特征及流体机制探讨

台湾峡谷中段沉积特征及流体机制探讨

         

摘要

海底峡谷、高弯度水道等深水沉积单元中的流体活动方式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次研究利用高分辨地震资料,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对台湾峡谷中段的沉积特征及流体活动方式进行初步探讨.台湾峡谷中段发育内堤岸(inner levee),它成层性好、地层产状倾斜,地震反射特征与峡谷西岸和下覆滑塌体明显不同,内部结构表现为逐级上超的特征,以侧向加积为主.曲流河和深水高弯度水道的点坝均发育于河(水)道拐弯处,由于离心力作用,沉积物在凸岸堆积形成点坝.该内堤岸位于峡谷中段直线型地段,不具备形成点坝的地形地貌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内堤岸是由垂直于峡谷轴向、自西向东的底流与沿峡谷向下的重力流交互作用形成的.

著录项

  • 来源
    《地质论评》 |2013年第5期|845-852|共8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油气分公司,上海,2001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内堤岸; 重力流; 底流; 交互作用; 流体机制; 台湾峡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