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稻麦科技 》 >不同免耕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初报

不同免耕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初报

             

摘要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先使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幼苗,摧枯稻桩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秧苗抛(插)到大田中的一项新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该项新技术是上杭县普及推广抛秧栽培技术后,引进推广的又一项新型水稻轻型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简便易行、减轻劳动强度、快速抢时、缓和夏收夏种季节矛盾、减少水土流失、不破坏土壤结构等优点.上杭县从2000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到2005年晚稻免耕栽培面积达4 000多hm2,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探讨不同免耕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05年早、晚季在南阳镇南阳村进行不同免耕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